项羽对人恭敬,亲手给部下端饭,为何人才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?
项羽对待手下好到什么程度呢?如果他的手下生病了,项羽必定会出现,然后抓着手下的手难过上一番,最后项羽还会将自己的饭带过来,和手下分着一起吃。士兵们都因此真心的爱戴他们的“霸王”。
而反观刘邦,对人就是一个坏字,刘邦接见前来投奔的郦食其时,旁边还有两美女伺候他泡脚,看到郦食其来了也没有礼遇,反而破口大骂。就连刘邦的士兵,都觉得刘邦此人傲慢看不起人。
但尊重手下的项羽却不得人心,反而是傲慢无礼的刘邦,最后成为了天下的主人。
得到这样一种结果,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邦比项羽更加的懂得士兵心中的渴望。身份上的差异,导致刘邦更得人心。
刘邦自小在街头混生活,因此他明白荣华对于那些过的辛苦之人意味着什么,他对待手下,只要满足这群人的内心渴望就够了,至于他们过得好不好,刘邦不在乎。毕竟只要条件开在那里,自然会有觉得“价格合适”的人过来洽谈。
而项羽是西楚的贵族,他自小过的好,没有吃过生活的苦,就算他不起兵打天下,
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。因此项羽并不懂,别人缺的不是有一个对他好的霸王,而是一个能够帮助实现雄心的领导。毕竟都是舍命去造秦朝反,难道只是为了贪图别人的知遇之恩嘛?
因此,在刘邦什么都没有,却空手套白狼,将还没得到的天下分了好几块时;项羽还在为手下生病难过。当刘邦说未来要给手下什么什么赏赐时,项羽依旧在纠结手下怎么生病了。
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两人的行为,项羽还在关心手下的生理需求,是渴了、病了,还是饿了之时;刘邦已经在关心属下的精神需求了。毕竟只要给属下吃饭、给他们房子住就可以基本满足对方的生理需求了,不需要做到事事关心;而那些跟着打天下的人才,哪个是真正的想混一口饭吃,他们想要的是建功立业,想要的是名字被历史记住。
但是项羽没有给到,他宁愿将官印放在手中,也不愿分给那些手下;而刘邦不一样,他什么都没得到前,就已经分好了江山。跟着项羽的,是在为项羽打江山,毕竟打下来了也不一定能分到;而跟着刘邦的,才是在为自己打江山,毕竟只有打下来了,才能得到刘邦许诺的东西。